定州似拦工贸有限公司

第一經(jīng)濟網(wǎng)歡迎您!
當前位置:首頁>金融動態(tài) > 正文內(nèi)容

圖解致命的食腦蟲:如何一步步進入大腦?自來水中也可能有?|世界速看料

近日,貴州一6歲男童被確診感染“狒狒阿米巴原蟲”(俗稱食腦蟲),住進ICU。據(jù)了解,食腦蟲引發(fā)的腦炎致死率超90%,目前并無特效藥。食腦蟲到底是什么蟲?它是如何進入大腦的?感染后有何癥狀?真的無藥可治嗎?夏天玩水應該如何避免感染?


(資料圖)

本期南都新知帶你認識認識這個可怕的“蟲子”。

食腦蟲體積大多只有幾到幾十微米,只能通過顯微鏡看到。

食腦蟲是什么蟲?

食腦蟲其實是指阿米巴原蟲(變形蟲“Amoeba”的中文譯音),它是一種單細胞生物,有多個分支,其中比較致病的是福氏耐格里阿米巴、棘阿米巴和巴氏阿米巴,后者也被稱為狒狒阿米巴原蟲,也就是文章開頭貴州6歲男童感染的那種。之所以叫這個名字,是因為它是1986年在美國圣地亞哥動物園一只死亡待產(chǎn)母山魈體內(nèi)被發(fā)現(xiàn)的。

食腦蟲大多體積微小,只能通過顯微鏡看到。它們的身體形態(tài)會隨環(huán)境變化而變化,這也是為什么他們被稱作變形蟲的原因。

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為例,在環(huán)境惡劣時,它以一小團的包囊形式存在;當環(huán)境適宜時,它就會變換成爆米花形狀的滋養(yǎng)體;當需要快速移動時,它就長出兩根鞭毛,像船槳一樣加速前進。感染人體的一般是滋養(yǎng)體狀態(tài),偶爾也有鞭毛體。

狒狒阿米巴原蟲和棘阿米巴則只有包囊和滋養(yǎng)體兩種形態(tài)。

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的三種形態(tài):滋養(yǎng)體(左)、鞭毛體(中)、包囊(右)。圖/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

食腦蟲如何進入大腦?

作為單細胞生物,食腦蟲的個頭實在不怎么起眼,看起來沒有太多存在感。但生物學又無數(shù)次告訴我們,不要以體形論英雄。

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記錄,從1962年到2018年,美國已出現(xiàn)145例食腦蟲病例,只有4名幸存者,死亡率超過97%。

那么,食腦蟲到底怎么進入人的大腦呢?主要通過鼻腔。當它們接觸到鼻腔黏膜后,會附著在嗅覺神經(jīng)上并穿過篩狀板遷移到大腦中。

它們首先會到達嗅球——大腦中用來感知氣味的地方——然后它們會吃掉包圍在嗅球周圍的組織,進而使患者失去嗅覺和味覺,同時會有頭痛、嘔吐、高燒等癥狀。所以,食腦蟲真的會吃掉大腦中的一些組織。

此后,食腦蟲會沿著腦膜遷移到大腦皮質(zhì)、小腦和大腦的其他部位,特別是基底部,引起腦實質(zhì)損害,從而使得患者出現(xiàn)精神錯亂、產(chǎn)生幻覺、肢體痙攣等一系列癥狀,最后因呼吸循環(huán)衰竭而死亡。

也有研究稱,個別情況下,如果人體皮膚存在切口、潰瘍或其他開放性損傷,食腦蟲可能通過這些損傷進入人體。

還有報道顯示,食腦蟲可通過呼吸道進入人體,這可能發(fā)生在吸入寄生蟲污染的灰塵或液滴時。

食腦蟲感染常見于兒童和青壯年,且2/3的病例發(fā)生在健康的兒童身上,這或許是由于兒童篩狀板上的孔多于成人。

不過,有研究顯示,喝了被食腦蟲污染的水,是不會被感染的。這是因為在胃酸環(huán)境下,食腦蟲無法存活,且食腦蟲不會通過消化道侵入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。此外,食腦蟲也不會導致人傳人。

食腦蟲通常通過鼻腔進入大腦,引起腦實質(zhì)損害。

食腦蟲生活在哪里?

食腦蟲主要生活在水和潮濕的土壤中。

湖泊、河流、溫泉、淤泥、生活及工業(yè)污水,以及海水中都可能有它們的身影。

有研究顯示,食腦蟲的滋養(yǎng)體非常頑強。以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為例,其在pH值6.0~6.5(弱酸性)、溫度35℃~37℃的環(huán)境中,生長最快;在37℃蒸餾水中變成鞭毛體后,還能運動2~6小時;最多能夠耐受46℃的高溫。在4℃的環(huán)境下,包囊能存活至少12個月,還能保持變成滋養(yǎng)體狀態(tài)時感染人體的能力。

那么,食腦蟲是不是只存在于天然水體中呢?并不是,自來水中也可能有!

2011年,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的一份報告顯示,患者在發(fā)病前并未接觸食腦蟲可能存在的自然水域,但研究者在患者使用的洗鼻壺中檢測到了食腦蟲的蹤跡,這意味著食腦蟲已經(jīng)侵入了當?shù)氐淖詠硭到y(tǒng)。

2020年9月,美國得克薩斯州環(huán)境質(zhì)量委員會突然發(fā)出緊急提醒,稱該州布拉佐斯波特水務局的供水系統(tǒng)中可能發(fā)現(xiàn)食腦蟲,隨后官方提醒該州十余地區(qū)居民“不要用水”。

分析稱,自來水中存在食腦蟲的原因通常是水在流經(jīng)地面上方的管道或軟管時被污染,然后被夏日的陽光加熱,而這種環(huán)境恰好適合食腦蟲迅速繁殖。

氣候變化影響食腦蟲分布?

2020年10月份,美國《新聞周刊》報道稱,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表示,自2010年以來的統(tǒng)計數(shù)據(jù)顯示,食腦蟲在美有“顯著的北移趨勢”。這種轉(zhuǎn)變可能是氣候變化的結果,因為氣溫升高可能會促使該生物向原本不利于其生存的區(qū)域演進。

喬治亞大學細胞生物學教授丹尼斯·凱爾表示,氣候變化可能會增加感染食腦蟲的風險?!昂翢o疑問,隨著氣候變化和氣溫升高,我們將會有更多病例和更多的接觸(案例)?!?/p>

2020年公布的美國食腦蟲感染病例分布圖。圖/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

感染食腦蟲后無藥可救?

感染食腦蟲確實可怕,但也有被治愈的案例。

2021年夏,美國一名54歲男子被送到加利福尼亞大學舊金山分校(UCSF)醫(yī)學中心,后確診為狒狒阿米巴原蟲引發(fā)的中樞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感染。

幸運的是,他頑強地活了下來,并在藥物治療后基本康復。之所以能夠找到救命藥,是因為UCSF醫(yī)療團隊發(fā)現(xiàn)了一篇幾年前的論文。該研究指出,一種最初在歐洲開發(fā)的用于抑制尿路感染的藥物——硝羥喹啉,在實驗室中對治療狒狒阿米巴原蟲感染有效。于是,UCSF醫(yī)療團隊匆忙從國外找到這種藥,并首次將其用于阿米巴患者治療。

專家表示,這名男子的康復是長期以來被認為是“死刑”的阿米巴原蟲腦部感染治療的一個突破。

UCSF醫(yī)療團隊表示,該藥物在美國尚未被批準常規(guī)使用,但實驗室測試顯示它對其他致病性阿米巴原蟲同樣有效。

更早之前,2012年,印度治愈了一名73歲的由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引發(fā)原發(fā)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的患者,當時使用的藥物主要是兩性霉素B和利福平。

暑假玩水應注意什么?

既然食腦蟲主要生活在水中,暑假期間,帶孩子玩水時,應該如何避免感染食腦蟲呢?

首先,不要將頭浸入水中。去湖邊、池塘、河流、噴泉、溫泉等處游玩時,盡量避免鼻子進水,以防止變形蟲進入鼻腔。

其次,不建議游野泳。游泳最好去定期消毒的游泳池或水上樂園,還要戴好泳鏡和鼻夾。不要踢水下的沉積物,以避免變形蟲分散進入水中。

此外,用煮過的溫開水清洗鼻腔。玩水后,最好馬上用瓶裝水清洗鼻腔,回家后最好再用煮沸過的溫開水清洗一次。鼻炎患者日常清洗鼻腔時,不要直接使用自來水,要用煮沸的水做成生理鹽水,洗鼻壺等工具也要清洗、消毒。

最后,如果游泳、戲水后出現(xiàn)頭痛、嘔吐、發(fā)熱、嗅覺異常等可疑癥狀,應立即就醫(yī)。

【知多D】

主動“吸毒”的巨型阿米巴原蟲

通常情況下,阿米巴原蟲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。但2011年7月,國外一支科考隊在馬里亞納海溝附近發(fā)現(xiàn)了肉眼清晰可見的巨型阿米巴原蟲,體長居然達10厘米,是目前發(fā)現(xiàn)的世界最大的單細胞動物。

巨型阿米巴原蟲不但能適應漆黑、高壓和冰冷的海水,而且對有毒的重金屬有很強的耐受能力。令人感到恐怖的是,它們還主動“吸毒”,體內(nèi)富集了高濃度的鉛、鈾、汞等重金屬元素。為何它們能在惡劣環(huán)境中長那么大?和吞食重金屬的能力有關嗎?這些謎團仍有待解開。

巨型阿米巴原蟲。

出品:南方都市報 N視頻

整合:劉蘭蘭

美編:劉妍妍

資料來源:中國科學報、河南疾控、環(huán)球網(wǎng)等

關鍵詞:

標簽閱讀


韶关市| 临沂市| 佳木斯市| 合川市| 临漳县| 务川| 革吉县| 东宁县| 黄冈市| 怀宁县| 乌拉特中旗| 固始县| 仁化县| 双鸭山市| 通城县| 吉首市| 达尔| 湖口县| 文化| 广东省| 夏邑县| 武鸣县| 富宁县| 双城市| 武宣县| 克什克腾旗| 肥乡县| 定远县| SHOW| 沅江市| 新建县| 平舆县| 项城市| 武宁县| 呼伦贝尔市| 西乌珠穆沁旗| 浮梁县| 阳江市| 铁岭县| 大洼县| 甘孜县|